金域医学,医学检验,临床检测中心 金域医学,医学检验,临床检测中心
EN

病原检测增至95种!金域医学推出上呼吸道感染检测plus版

发布时间:2022-08-31

  上呼吸道感染(简称“上感”),仅靠临床表现很难确定感染的类型。临床上越来越需要更精准的技术对其进行分型鉴定,实现精准诊疗。近日,金域医学以靶向高通量测序(tNGS)为基础,对原有的tNGS上感50项目进行升级,推出tNGS上感50plus。新项目针对病原检测范围、病原微生物数据库及生信解读报告进行全面升级。病原检测范围由71种(含分型)增至95种(含分型),实现病原广谱精准检测,是目前行业里上呼吸道感染套餐含病原菌数量最多的项目。

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

  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
  上呼吸道感染(URTI)简称“上感”,是鼻腔、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,为人类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,常见病原体为病毒,少数由细菌引起。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,常见症状有鼻塞、鼻涕、咽痛、咳嗽、发热、畏寒、头痛等。当出现明显症状时,疾病往往已发展至中、晚期,因而早期诊断、治疗和预防更有意义。

  tNGS上感50plus采用超多重PCR建库体系,应用NGS技术,集双优势于一体,能实现病原广谱精准检测,帮助临床快速找到致病因,适用于病毒性肺炎及上呼吸道感染。和原来的上感50不一样的是,tNGS上感50plus病原检测范围由71种(含分型)增至95种(含分型),可检测到的病原明显增加。

临床应用场景

  本次升级增加了临床关注的腺病毒和肠道病毒的亚型:人腺病毒1型、人腺病毒2型、人腺病毒3型、人腺病毒4型、人腺病毒5型、人腺病毒7型、人腺病毒8型、人腺病毒12型、人腺病毒18型、人腺病毒21型、人腺病毒24型、人腺病毒27型、人腺病毒28型、人腺病毒30型、人腺病毒31型、人腺病毒34型、人腺病毒38型、人腺病毒55型、人腺病毒A组、人腺病毒D组、柯萨奇病毒A5型、柯萨奇病毒A6型、柯萨奇病毒A10型、柯萨奇病毒A16型、埃可病毒18型、肠道病毒D68型。

  新增的病原大部分围绕人腺病毒( HAdV)。HAdV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,包括肺炎、支气管炎、膀胱炎、眼结膜炎、胃肠道疾病及脑炎等,不同型别的组织嗜性不同,引起疾病的严重程度也不同。与呼吸道感染相关的 HAdV 主要有 B 亚属(HAdV3、7、11、14、16、21、50、55 型),C亚属(HAdV1、2、5、6、57 型)和 E 亚属( HAdV 4 型),该病毒的感染所致疾病仅靠临床表现很难确定病毒的类型。HAdV的分型鉴定对其所引起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较大的帮助。

  以人腺病毒肺炎为例,这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,多发于 6 个月至 5 岁儿童。部分患儿临床表现严重,肺外并发症多,重症病例易遗留慢性气道和肺疾病,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。tNGS上感50plus细分了病毒分型,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精细化诊疗提供强大助力。

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

  tNGS上感50plus

  具备高品质、高性价比、强临床适用性的特点
  与原有的检测项目相比,tNGS上感50plus更专业、更精准,具备以下四个特点:
  1.识别传染性疾病,覆盖百日咳、肠道病毒、麻疹、甲乙流等病原体。
  2.病毒性肺炎捕手,精准识别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体。
  3.肺炎支原体耐药,检测4个耐药位点,提供大环内酯类耐药性。
  4.上呼吸道感染诊断,共95种(含亚型)病原体,更好明确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。

  tNGS上感50plus依托的是由金域医学和金圻睿联合开发的靶向高通量测序(tNGS)技术平台,采用KM MiniSeqDx-CN系统。其将“PCR”和“NGS”的优势结合,采用超多重PCR正向富集目标病原,排除宿主核酸干扰,大大提升检测灵敏度,可实现不同症候群、感染脏器、患者类型等多种临床场景的核心病原鉴,做到更专注、更准确。该平台测序时间仅用5小时,兼顾快速与准确性,具有高品质、高性价比、强临床适用性的特点,让检测服务更可及。

tNGS的技术优势

  金域医学将利用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,逐步向各级医疗机构提供tNGS上感50™plus检测服务,为更多患者带来普惠、快速、精准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检测服务。

  依托tNGS这一平台,金域还会推出更多的病原检测服务,包括上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、神经系统感染等。针对不同感染症候群,不同标本类型,开设不同检测项目,以此满足临床各种需求,实现病原广谱精准检测。


tNGS的技术优势


参考文献
[1] 倪鑫. 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 (2019 年版)[J].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, 2019, 17(7): 579-583.
[2] 王瑞欢, 陈丽丽, 马学军, 等. 人腺病毒分子生物学分型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[J]. 实用预防医学, 2021, 28(3): 382-385.